陕西·延安宝塔公众号搜索
学校概况办学特色新闻中心学部专栏家校沟通招生招聘
亲子共读
亲子共读家长学校

孩子的感恩之心哪里来?

发布者: 浏览次数: 6342021/03/05

       《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》是一本写给妈妈们的食育手册。在速食时代,作者陈小龙和卢丹娜倡导妈妈们回归厨房和餐桌,和爱人、孩子一起做饭、吃饭,重建家庭共餐的氛围。书中还介绍了在家庭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食育游戏,推荐了一些适合亲子共读的食育绘本,引导妈妈们以食物为媒介,在充满温情的亲子互动中,使孩子成长为可以照顾好自己、内心充满力量的人。


微信图片_20210305085301.jpg


       近年来,许多学校和教辅机构,街道社区都热衷于举办感恩主题的亲子活动。为父母洗脚、送礼物等等类似环节的设置,营造了感人的亲情气氛,每每活动进行到结尾,免不了都要来几次泪水的洗礼,父母哭完孩子哭,孩子哭完,父母接着哭,感恩的主题在这一刻得到了无上的升华。


      可活动结束后,不知孩子真的能把这份感恩之心延续下去吗?回家之后不久,孩子是否又回归常态,该吃吃,该喝喝。晚饭后,一张沙发,隔开了两个世界,一边是躺着沉迷手机的孩子,一边是站着辛苦刷碗的妈妈,仿佛当时的感恩活动没参加过一样。


      对此,我们一定有过共同的疑惑: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哪里去了呢?


     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,舆论对于功利化养育的批评报道有很多,指责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一场交易。在准备孕育孩子的时候就是抱着“养儿防老”的想法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告诉他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

      然而,感恩父母并不是一场交易,应该是双方自然而然地、真心诚意地表现出的一种礼尚往来的态度。大多数时候,我们父母习惯以爱之名,单方面地告诉孩子要感恩:“妈妈为了你,怎么怎么样……”,“如果不是有了你,妈妈早就怎么怎么样……”。从孩子的角度听起来,更像是一种发牢骚,而不是教育。


     如此一来,孩子对父母养育过程中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内涵和感受,自然是无法去践行“感恩”这个词的。


     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亲情观念淡薄,可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?


     很多时候,恰恰是因为没有参与过日常的家庭生活,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工作。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,也就没有对等的权利。如果孩子一直作为一个附属品存在于家庭中,他就会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而不自知,习惯于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。


所以,孩子需要参与到家庭劳作中,尤其是三餐的准备,这对孩子来说不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更是一个身份赋予的过程,是一个作为家庭中一员参与家庭劳作的过程,更是一个作为家庭成员尽到自己的家庭义务从而拥有权利的过程。


      当一个孩子拥有了家庭的权利,他就会意识到照顾父母的义务,会在父母忙碌的时候帮助做家务,更重要的是会在父母生病卧床时收拾好家里的事务,煮一碗热腾腾的粥慰劳父母,为父母分忧解难。


    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我们父母都希望他能拥有许多可贵,高尚的品质,尤其是感恩之心。


      当孩子学会感恩父母、朋友,学会感恩自然与这个世界时,对于他自己的成长来说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。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需要求助于别人,通过家庭一日三餐的参与,就可以让孩子逐渐地,从只是觉得好玩,变成一种责任,再到意识层面,再到家庭角色,最后成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的一员。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,无需刻意的说教,邀请孩子加入到一日三餐的准备过程之中,融入了生活的点滴,润物细无声,感恩的种子将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。


上一篇:孩子怎样才能朋友多?下一篇:如何开启孩子的理财之路
  • 亲子共读
  • 家长学校
学校概况
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联系我们
办学特色
特色学校特色教学特色课程特色管理
新闻中心
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
学部专栏
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
家校沟通
每周菜谱家校共育家校问答
招生招聘
招生信息在线报名招聘信息在线应聘
学校概况
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联系我们
办学特色
特色学校特色教学特色课程特色管理
新闻中心
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
学部专栏
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
家校沟通
每周菜谱家校共育家校问答
招生招聘
招生信息在线报名招聘信息在线应聘

微信公众号

地址: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小砭沟(科技馆向南1000米) 电话: 0911-2190136/37/38 邮箱:
版权所有@佛山阳光文正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39573号  DESIGN BY: HUUDON